第1108章 油坊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胡家婶子端着油饼出来:“都尝尝,新榨的油烙的,香得很。”

    姑娘咬了一口,眼睛瞪得溜圆:“比面包房的黄油香!”

    “那是,”胡家婶子笑,“黄油哪有咱这菜籽油实在,能炒菜,能烙饼,还能抹伤口,用处多着呢。”

    老李头啃着油饼:“当年我打铁烫着手,就抹这油,好得快。”

    国外研究员拍着视频:“这油是万能的。”

    “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”胡德山看着院里的老榨机,“它不光能出油,还能聚人,你们看,老的少的,本地的外地的,都能在这儿凑一块儿。”

    年轻徒弟忽然说:“师傅,我爹想来看看,他也想学着种菜籽,给油坊供货。”

    “欢迎,”胡德山点头,“让他来,我教他选籽种,咱油坊的菜籽,得是最好的。”

    姑娘翻着画册:“胡师傅,我想加段文字,写您说的‘油能聚人’,行吗?”

    “行,”胡德山往她手里塞了块油饼,“就写‘油香漫过青石板,人就聚来了’。”

    老木匠看着姑娘写字,忽然说:“我孙子小木,也爱画画,下次让他来跟你学,俩人能凑个伴。”

    “好啊,”姑娘高兴地说,“我教他画西洋画,让他教我刻木头。”

    胡小满接电话回来,笑着说:“爹,大学民俗系说要开‘古法榨油’选修课,请您去讲课。”

    “我哪会讲课?”胡德山摆手,“我只会榨油,让教授讲,我去演示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您演示就是最好的课,”研究员举着摄像机,“我拍下来,带回博物馆,让外国人也学学。”

    老李头敲着拐杖:“德山,你可得露一手,让他们知道咱老祖宗的厉害。”

    “露啥呀,”胡德山抡起木槌,“好好榨油,就是露脸了。”

    木槌落下,“咚”的一声,金黄的菜籽油顺着榨具流淌,滴在陶瓮里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姑娘赶紧画下来,嘴里念叨:“这声音得记下来,太有力量了。”

    年轻徒弟蹲在旁边看,忽然说:“师傅,我好像能听出籽壳爆响的规律了,像打拍子。”

    胡德山停下锤:“嗯,有点意思了,再听半个月,我教你炒籽。”

    国外研究员问:“胡师傅,选修课要讲多久?”

    “讲到他们学会挑籽为止,”胡德山笑,“学手艺急不得,得慢慢来,就像这油,得慢慢榨,才香。”

    老木匠收拾工具要走:“德山,明儿我送新做的滤油布来,用的是新棉花,滤得干净。”

    “成,”胡德山应着,“顺便把小木带来,让他跟这姑娘聊聊画画。”

    姑娘赶紧说:“我带了颜料,让他画老榨机,我画他刻木头。”

    胡家婶子在厨房喊:“开饭了,蒸了新米,就着油泼辣子吃,香!”

    众人往厨房走,年轻徒弟扶着老李头,姑娘跟老木匠聊木刻,国外研究员举着摄像机,拍下这热闹的场景。胡德山走在最后,看了眼老榨机,木槌静静地靠在旁边,像在等下一次敲打。

    他忽然说:“这油坊啊,就像口老锅,啥都能往里装,装得越多,越香。”

    没人接话,但脚步声里,都带着股踏实的劲儿,像木槌敲在榨具上,一下,又一下,稳当,有力。

    胡小满扶着老李头刚迈进厨房,就被灶台飘来的辣子香呛得直打喷嚏。胡家婶子正抡着锅铲翻炒青菜,菜籽油在铁锅上滋滋冒泡,溅起的油星子落在围裙上,晕开一小片金黄。“快坐快坐,”她扭头笑,“新蒸的米饭拌着油泼辣子,保准你们吃三碗都不够。”

    国外研究员举着摄像机跟进厨房,镜头对着油亮的青菜转了圈:“这就是用胡师傅榨的油炒的?颜色真好看,像琥珀。”“那是自然,”胡家婶子得意地颠了颠锅,“咱这油炒啥都香,上次给隔壁张奶奶炒萝卜,她都多吃了半碗饭。”

    老木匠摸着小木的头,往他碗里夹了块油饼:“快跟姐姐学学画画,你画的榨机总把铁箍画成圆的,得记着李爷爷说的,带点棱才对。”小木捧着油饼,眼睛却盯着姑娘手里的颜料盒,含糊不清地说:“我会刻木头,能给姐姐刻个调色盘。”姑娘眼睛一亮:“真的?那我教你画光影,让你的木刻看起来更立体。”

    老李头用筷子扒拉着米饭,忽然指着墙上的日历:“再过俩月就霜降了,德山,该准备收新菜籽了吧?”胡德山刚坐下,闻言点头:“嗯,我让小满去后山看看,今年雨水足,菜籽该长得饱满。”胡小满嘴里塞着饭,含混地应:“我明天就去,顺便叫上王家庄的老陈,他懂菜籽品相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